从《刺杀小说家》到《司藤》,中式审美默默回归_杨树云

司藤,红楼梦,上错花轿嫁对郎 来源:乐享网 人气: 更新:2021-04-10 12:07

司藤》走红后不仅剧情与演员受到关注,还掀起了一轮审美热潮。

剧中司藤精致复古的服装频繁登上热搜,造型师关于服装风格的理解与选择,以及造型与演员、角色的搭配心得,收获网友怒赞。

景甜能够演活司藤,展现出人物精髓的服装造型也是重要推手之一。

另一推手则是司藤同样受到追捧的妆容,尤其是她的一双细弯挑眉,在2019年初次公布剧照之时,景甜便曾因细眉造型太出色登上过热搜。

作品开播后景甜的细眉得到更多观众认可,这部剧的化妆风格打破了多年来影视剧流行的粗眉趋势,同时也再次捧红中式古典眉型。

客观来说,这一现象的出现,比《司藤》重振BG之光更让人惊喜,它代表着中式审美在默默回归,影视幕后工作者的艺人匠心,或许也在苏醒。

中式审美的辉煌与无奈

司藤的细眉走红后,很多网友感叹:影视人终于不再追捧韩式大平眉了。

原因很简单,中国观众苦审美跟风久矣,苦没灵魂的审美更久。

当一种服化风格获得成功之后,便会出现大量的流水线作品,导致影视剧千人一眉,千人一衣,千人一发,初看或有新鲜感,常看丑的人眼睛疼。

最为典型的便是在影视行业泛滥多年的韩式一字眉(俗称韩式大平眉),8090后小花几乎全数中过招,一度影响了大众的审美趋势。

眉毛只是其中一个槽点,服装、发型的跟风完全也不示弱,仙侠剧走红之后,古装剧疯狂开启了纱衣和黑长直发型之路,不少剧组还会给演员批量做发型。

这种风气之下,国产剧审美慢慢变得单一、不伦不类,能够展现文化底蕴且创造新流行趋势的作品慢慢变得稀缺,细眉的断层便是典型证明。

司藤》让网友开始发现细眉的魅力,但其实细眉在影视行业曾经很耀眼,杨树云老师为《红楼梦》中林黛玉、王熙凤设计的罥姻眉、吊梢眉便采用了细眉。

而且,剧中的细眉根据不同的角色性格有着不同的变化,比如林黛玉的细眉是微蹙不蹙的八字型,王熙凤的细眉则是凌厉霸气的上挑型。

眉型能够展现一个角色的特征,运用得当,便可以让古典意味与现代审美相结合,让中式风格在流行中不断传承创新,这是影视作品应尽的责任。

国产剧的服装与发型同样也是从巅峰向下坡行走,当下影视作品很多造型看起来很华丽,但往往做不到有神有韵,与老一代匠人的审美相差甚远。

仍旧以杨树云老师为例。

他不仅化妆很有造诣,发型设计也是国剧巅峰代表,《红楼梦》每一个角色的发型都精致又不失特色,发饰都是与衣服、妆容、场景搭配好的。

95版《武则天》的发型同样是杨树云老师设计的,女主少女时期灵动,青年端庄大方,中年华贵典雅,老年简约霸气,每一款都美观又与角色契合。

这部剧比投资颇高的《武媚娘传奇》早了19年,对比之下,两边的审美完全不在一相档次,一个看了让人感叹古人真美,另一个看了只让人觉得“头好重”。

造型不是有钱便能堆起来的,没有灵魂的审美,只会让大量昂贵的设计变成累赘,有灵魂的审美,哪怕满头平价的绢花也能美得动人。

离开正剧进入戏说题材,杨树云老师也很少出错,经典言情剧《上错花轿嫁对郎》里他用美而不俗的古典造型成就了黄弈与小李琳的颜值巅峰。

这对双女主的造型对比很有参考性,武术之家出身的李玉湖性格不拘小节,她前期的发型颇向活泼,头饰也相对比较简洁,符合人物设定与家庭条件。

而杜冰雁则是首富之家出身的端庄才女,她的发型偏向优雅整齐,头饰则更加华丽多样细节都没有背离角色本身,又极尽展现古典美人风韵。

小时候我们会记得黄弈的古灵精怪与小李琳的优雅端庄,这些造型也是一大助力,如今影视演员总是让观众脸盲,他们风格相似的造型也有一定原因。

更高的投资,更好的技术,更多的资源,为给不出更有魅力的成果?

经得起时光考验的作品,需要有底蕴有创新的审美

很有趣,21年前的古偶《上错花轿嫁对郎》拿到当下来看,仍旧让观众赞赏不已,但5年前古偶《锦绣未央》里的妆容和服饰,大多已是过气代表了。

差生如何形成我们暂且抛开,看一看《上错花轿嫁对郎》造型师杨树云老师的创作心得,仅一个林黛玉的罥姻眉如何画,他便研究了多部古籍。

以《西京杂记》里卓文君的远山眉做颜色参考,比对杨贵妃的泪妆、西施捧心蹙眉与黛玉的病态美区别,再参考清代画家改琦的作品与沈从文的意见。

于是,一个汲取古典画眉精髓、能展现病态美又不违背现代人审美的罥姻眉便成形了。

黛玉是丧母后入的贾府,后来又遭遇了丧父,所以角色从头至尾都带了一个意指“孝妆”的白色圆球发饰,这是杨树云老师个人精心设计。

这个发簪材质是非常便宜的陶瓷,成本不高,但视觉效果素雅大方又与人物遭遇吻合,最终成了骨灰剧粉心中林黛玉不可或缺的“生命之簪”。

从罥姻眉的画法到“生命之簪”的设计,物质成本其实都不高,耗费最大的是匠人的文学底蕴以及对角色的深度钻研,这便是造型的灵魂所在。

而且,杨树云并不是一味的复古主义者,他的创作思路很灵活:“我不是做文物考古,我是影视剧化妆师”,简而言之,不仅要有文化底蕴,还跟进审美。

他借鉴了清代画家笔下的八字眉型做罥烟眉,但没有完全仿照清代略有些夸张的下垂弧度,这便是古代审美与现代的融合,只取美的精髓。

七话曾经拿电影版《花木兰》与《长安十二时辰》做过大片腮红妆容效果对比。

不少《花木兰》粉丝指出电影里沉闷版的腮红更还原,因为古代的胭脂质量达不到《长安》里的轻薄透气效果,这种观点就是混淆了考古与艺术。

想要成为能影响审美风潮的经典,要弄懂文化精髓,让角色有灵魂,也要将文化精髓与新式审美相融合,将古典美与现代美相融合。

这样的作品,才能引流潮流的同时,又经得起时光的考验。

匠心化的艺术,无法用流水化的商品替代

2021年小荧屏的《司藤》让观众看到了古典细眉的魅力,给出中国风服饰的养眼效果,大银幕同样也有一部能代表中式审美复苏的作品:《刺杀小说家》。

科幻片的技术投入一直在加大,但审美效果总是不尽如意,当年耗资巨大的《长城》,居然也给出一个酷似魔兽世界跑出来的怪物饕餮。

《刺杀小说家》终于回归了地道的中国风,即使虚拟世界有很多非常态的设定,却也没有背离东方风韵,神话人物终于不再不洋不土。

观众一看便知道这是中国的故事,而这样的作品成果之所以能实现,还多亏了导演和艺术指导对视觉效果的坚持,冲破了行业的套路化制作。

行业缺的不仅是实力、有审美的人才,还有匠心化的创作环境。

科幻片审美多年无法摆脱西式风格,但《刺杀小说家》摆脱了;影视剧服化出现多年细眉断层,但一部小成本网剧《司藤》却引领了中式审美回归。

是这两部作品刚好碰到匠心团队吗?是,但还不够。

这些匠心团队能够发挥出绝对优势,还离不开作品的创作导向。《刺杀小说家》坚持视觉效果一定要符合中国文化,才换掉了冲不破西式审美的团队。

司藤》导演坚持要古典细眉,所以化妆师一修再修,修出了很多化妆师不敢轻易尝试的细高弯眉,有要求,给条件,最后才会有结果。

而当下影视剧频繁撞脸、撞发型、撞服装风格,除了艺人匠心的缺失外,还与制作方的取向密不可分,试图用流水化的商品去替代匠心化的艺术。

韩式一字眉曾经能够肆无忌惮走天下,不仅仅是因为化妆师审美太差,还因制作方为求安全选择跟风,为求效率选择流水化的复制粘贴。

这些流水化的“商品”或许会因剧情与演员取得商业的成功,但跟风、单薄的审美也会消磨行业的底蕴,泛滥达到一定地步,害永远大于宜。

如今《刺杀小说家》、《司藤》等作品的惊艳预示着行业匠心有默默回归的迹象,希望星星之火燎原过后,国产剧服化能真正迎来审美的全面复苏。

更多

热门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