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山因爱疯魔,白英为司藤牺牲,剧版《司藤》改编优点与遗憾并存_魔改

司藤 来源:乐享网 人气: 更新:2021-03-31 13:49

司藤》即将收官,作品热度一直居高不下,不过在后半程剧情中出现不少与原著完全不同的“魔改(非贬义)”设定,引发两极分化的争议。

一方认为“魔改”的部分丰满了故事与人物,不影响追剧体验;另一方则认为“魔改”之后部分剧情变得俗套,人物不如原著有冲击力。

对于《司藤》的“魔改”,到底是优还是劣呢?

我们盘点下三大“魔改”剧情

  • 一、丘山与单志刚合二为一,并增加了丘山对苅族存在偏见的动机。

丘山爱上了苅族长生,但长生屠了丘山师门,这让丘山对苅族痛恨不已,后半生都在以杀戮苅族、进玄门正道为目标。

这条故事线有点像莫比乌斯环,丘山因长生恨苅族,而长生杀丘山师门的原因,编剧其实也暗示了是为族人报仇,因为她还有一个名字叫“独活”。

双方都陷入了无差别攻击的复仇死循环。

  • 二、秦放变成擎天树后代,复活苅族的方法产生了变动。

这一改编曾经被观众视为最大的“BUG”,但事实证明编剧圆得还是很好的,藤依树而生,树的血复活藤逻辑有据可依。

而且,爱情线更加浪漫的同时,还规避了太祖孙恋的尴尬。

  • 三、白英最终为司藤牺牲自己,不再是绝对的反派。

这是争议性比较大的一个“魔改”,剧版的白英更加有人性且能力更强了,复活后没有杀过一个人,还在反杀司藤成功后仍旧生龙活虎,间接弱化了司藤

她最终结局是与司藤合力对抗丘山后灰飞烟灭,据演员李晓依的解读,白英是为司藤牺牲了自己,原著里司藤强制抹杀白英合体改为白英成就司藤

原著里后期完全不care邵渣男的白英,在剧里一直维持着“被爱逼疯的可悲女人”,形象,她最终是用“我是你(邵渣男)的劫数”来释怀。

这三个“魔改”得到的反馈各有不同,每个观众都有自己的兴趣取向,在七话来看,这些“魔改”优点与遗憾并存,一半改出了精彩,一半改成了俗套。

先说《司藤》“魔改”的精彩之处

丘山与单志刚合体这个设定前半程非常取巧,编剧将两个不相关的角色巧妙相融,不仅让人物形象更丰满,还增加了剧情悬疑吸引力。

从伏笔没有正式解开之前观众一度把“单志刚身份”话题推上热搜,便可以看出这种原著无法解答却又有解谜感的设定,能加深观众沉浸式追剧的热情。

秦放改为擎天树后代也是优大于缺的,缺点在于前期缺乏铺垫,导致观众出现阶段性混乱,优点在于用树与藤共生的浪漫打破了审核道德观的束缚。

与为过审而强行删减的改编相比,这种能借被动要求“魔改”出一个逻辑自洽、不影响原著风格且让主题更突出的新设定,值得一个赞。

丘山与白英的人设变动,一定程度上也有丰满人物形象之优,编剧不断将灰与白平衡交织的人性推给观众,而不是让反派全数黑大于白,能博取观众的理解。

但,多个角色同时“丰满”,也造成了另一种遗憾

看过原著的观众会发现,丘山与白英这两个角色,在原著里并不是脸谱化人物,他们身上呈现的人性,某种程度上来说比男女主更加复杂。

丘山是一个种族观念根深蒂固的传统人物,面对自己的“工具”司藤,他高傲又冷漠,但面对自己的同族,他有偏执的一面,却也不缺人间温情。

原著里有两个画风迥异的回忆片段,一个是司藤回忆第一次对丘山笑却挨了一巴掌,另一个是严福瑞回忆丘山为了让徒弟吃上饭向悬门正派求助。

一位高傲了一辈子的老者,一位面对幼年司藤毫无仁慈心的迂腐人士,却为相处没几年的徒弟放下了尊严,迂腐、狭隘却有温情的人物形象就这么立起来了。

影视剧改编在这个人物形象之中又为丘山解释了偏见的来源,将加害者转为受害者,先被害,所以转为加害,所有恶行,皆源于仇恨而非私心

这个改编更能让角色被影视剧观众理解,原本是有可取之处的,但当大BOSS白英出场后,你会发现,她也拿了与丘山同样的改编套路

原著里白英经历了三次心态转变,先是恋爱脑,为做人杀了司藤,再是爱情破灭后的卑微转圜,试图改变自己挽回恋人,这与电视剧是一致的。

当白英发现人类的爱根本不可能有永恒时,她开始后悔与司藤分离,完全不再care负心渣男,全力集中在谋划与司藤合体,重新做回妖。

白英的可怜之处是一腔真心喂了狗,经历了人间最丑陋、复杂的情感折磨,但,白英并不是一个绝对的受害者,因为无论她处于什么境地,都是唯已主义。

她想做人,便毫不手软杀了一体同生的司藤,她不想做人了,便要求司藤与自己合体,所有决定只考虑自己想要什么,不理会别人愿不愿意。

按当下流行概念,白英算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遭遇可怜,本性可恨。

改编之后,白英与丘山一样突出了自己是“受害者”的一面,人设停留在恋爱脑层面,因为被渣男辜负,所以黑化伤人,因为渣男与丘山联手杀她,所以不得不断尾谋求新生。

原著里对渣男彻底死心后无视对方的爽利,变成了为爱痛杀“小三”的俗套娇妻,将计就计摆脱丘山的算计,也是由被迫渐变成反抗。

所以恶行皆是被迫,内心的善还是大于善的,这种受害人不得不变加害人的走向,如果剧中出现一个,还是精彩、丰满的。

但一连出现多个,就有刻意追求人性本善的嫌疑,过于执着为错误找借口。

此类“过度追善”的取向在《司藤》其他角色身上也有体现,连决定杀白英的时期的邵琰宽变得心软了,杀妻子之前还试图挽救一下有异族血统的孩子。

世间不只有善与恶两种,黑与白之间还有灰色地带,追求探讨人性复杂面,不将人物固定在黑白两极的艺术创作,是值得提倡的。

但我们同样也要承认,这个世界存在很多白大于黑的灰色人物,也存在很多黑大于白,在他们的黑面前,那些少许的白显得毫无说服力。

否则,全球的监狱基本都可以破产了,直接办感化院好了。

然而,国产剧在人性挖掘上,越来越有矫枉过正的倾向,从曾经的脸谱化正反派,到当下的全员“受害人”、“无奈人”,使人设张力变成了人设泛滥。

这种取向放在走言情基调的《司藤》里,其实影响还没有那么明显,如果不是对原著研究深入的观众,大多可能会选择一笑而过。

这也《司藤》改编虽有瑕疵却没有摧毁整体口碑的根本原因。

但,将此类创作取向放在严肃的题材里,就不那么乐观了。

最典型的案例是古装剧《清平乐》、《大宋宫词》两部皇权剧,前者全员迫不得已,没有一个角色是有意为恶,导致剧情逻辑一再崩盘。

后者女主角过于追求贤妻化,剧中的皇帝在爱情方面与《甄嬛传》的雍正不相上下,但她仍旧坚持着为爱守江山,缺了点个人欲望与私心,人设因善而虚浮。

这都是影视作品过度追求人性两面的结果,用大量的“迫不得已”与“受害人”将丰满人物形象的追求做成了另一种过度求善化脸谱。

影视剧角色不能脸谱化,但影视人也委实需要警惕“矫枉过正”风向。

更多

热门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