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柔一个举动气炸原著粉,《清平乐》再陷魔改争议,编剧没有心?_李玮

清平乐 来源:乐享网 人气: 更新:2020-04-29 12:37

清平乐》剧情播至三分之一,帝后CP虽然没能互表心意,却也在兵败的安慰中有了一颗暗糖,让等了许久的观众心花怒放。

但是,帝后感情线有好兆头,后期故事的核心人物徽柔公主这边却出了乱子,剧中“徽柔亲李玮”的举动,让不少原著粉“炸了”,纷纷对“没有心”的编剧进行讨伐。

一方面,原著粉不满这个桥段是因原著中徽柔对李玮的态度始终都是厌恶,从未有过好感,这与电视剧的相遇氛围完全不符,有不尊重人设的嫌疑。

另一方面,李玮与徽柔无论在原著还是真实历史都存在孽缘,徽柔公主的一生几乎都在抗拒成为李玮的妻子,她与李玮是难以和平共处的。

而电视剧这份“有爱”的安排,却让徽柔的感情线有了“魔改”的征兆,很多原著粉担心他们的婚姻起因会改成“两小无猜”,背离原著中“被强迫”的基调。

其实,纯粹从影视剧角度来评判,徽柔亲李玮并没有太多不妥之处,编剧前期也以高滔滔亲李宗实的剧情做了铺垫。

徽柔的举动是小孩子从年长姐姐那里受到的了熏陶,只是一个单纯友爱的行为,她并没有对李玮有另眼相待之意。

而从历史结果来揣摩,徽柔与李玮未来将是捆绑终身的名义夫妻,两人从小的相遇以及徽柔意外的亲昵举动,为他们后续的姻缘线埋下了一个伏笔。

抛开原著来看,编剧的安排的确没有什么逻辑、身份上的偏差,伏笔埋得也很流畅。

但原著粉的恼怒却也值得警惕,因为这一段剧情的改编,一定程度上显露出影视编剧的固有思维模式:美化主角

以完美为基调的偶像剧或者英雄主义题材,将主角刻画成一个无可挑剔的人物,这是影视作品常见选择,也是大多数观众乐于见到的艺术化改编。

毕竟,人们都希望拥有主角光环的人,是一位完美无缺的“圣人”。

这种思维模式也导致了同一历史人物,成为主角与配角时会出现完全不同人设,正如乾隆三位皇后在《如懿传》、《延禧攻略》两剧中的相反形象。

客观来说,在偶像剧与以爱情、喜剧为主基调的故事里,这样的改编无伤大雅,毕竟观众看追此类作品时是以解压为目的,一个没有槽点的主角会让追剧体验更加舒心。

但以追求大格局走历史正剧基调的故事,其实对主角的丰富刻画,远远胜过美化他们的缺点,尤其是角色有历史原型的情况下,过度美化反而显得格局狭窄。

以历史剧《汉武大帝》为例,这部剧也对主角进行了适当美化,但针对人物的性格、思维局限却从未回避,汉武帝晚年的“巫蛊之祸”惨剧,编剧便没有试图为他开脱。

再回到《清平乐》,其实这部影视剧的内容与原著相比是经过“魔改”的。

原著《孤城闭》以徽柔公主的爱情惨剧为核心,主角是她与内侍梁怀吉,而影视剧则将主线人物改为宋仁宗,徽柔、怀吉的故事则降为副线。

但,这样的“魔改”并没有遭到原著粉大量的抗议,相反,不少原著粉曾经都给出过赞赏,因为故事的核心基调并没有改变。

无论原著还是影视剧,都在刻画皇室人物在时代背景下的个人牺牲,是情爱与政权、地位的矛盾,将公主与内侍视角换为帝王帝后视角,反而会使故事格局更加宽阔。

然而,徽柔亲李玮的举动,却让宽阔的格局有了走入狭隘的趋势,因为徽柔与李玮始终势如水火的关系,更能展现出仁宗的思维局限与政权对公主个人幸福的毁灭。

在这段婚姻里,仁宗的思维局限是导火索,无论真实历史还是原著小说,将徽柔嫁给李玮都是源于他对母族的弥补心态。

在帝王视角,没有什么比用最尊贵的公主下嫁是更好的弥补方式,但他的弥补心态却建立在了牺牲女儿的个人情感之上,徽柔是被父权、政权共同剥夺幸福的悲剧人物。

虽然遵循真实历史会让仁宗完美的父亲形象产生污点,却也呈现出了帝王的思维局限,这种不完美刻画与时代背景相辅相成,对人物形象丰满有一定的助力。

而《清平乐》编剧改编过程先让仁宗看到了女儿对李玮的“好感”,这让仁宗单方面弥补母族下嫁公主的理由出现了变数征兆,这才是引起原著粉丝不满的关键原因。

若仁宗为徽柔指婚是因觉得他们两人“相爱”,或徽柔与李玮最初的确有过爱情,那么徽柔的婚姻悲剧便会脱离时代女性悲剧的基调,走入个人情爱的小格局。

而仁宗的人物形象,也因这份粉饰太平而“洗白”,脱离正剧需要的丰满追求,这对于影视作品的艺术层次来说是减分的。

不过,这样的改编之于普通观众更能被接受,正如七话前面所说,大多数不熟悉原著的观众更希望看到完美无缺的主角,不愿他们身上有“污点”。

但客观而言,对于一直走大格局路线的正午阳光作品,七话还是希望接下来的剧情不要如原著粉担忧的那般为“洗白”仁宗而变动徽柔对李玮的态度。

毕竟,将公主婚姻悲剧转为帝王之家的孤独是为了更大的格局,是值得点赞的艺术追求,但为了让主角不“狭隘”而粉饰矛盾,则又会陷入传统思维局限里,得不偿失。

更多

热门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