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轶拒绝演特工,胡歌为转型甘愿做配角,谁说演员只能被动接受?_盛一伦

我就是演员,一代宗师,太子妃,伪装者,庆余年,如梦之梦 来源:乐享网 人气: 更新:2020-12-24 12:02

我就是演员》第二期继续爆话题,“张檬后悔整容”、“盛一伦称自己凉透了”,两位曾经火过又默默失去人气的演员,各有各的伤心。

其中,盛一伦坦言“凉透了”所以才选择登上《我就是演员》舞台,很现实,也很坦诚,把过气演员参加竞演类综艺的小心思搬上了台面。

不过,对于演员事业发展,盛一伦的自我认知却难让人认同

在舞台上盛一伦原本想要选择《一代宗师》,失去机会后转选了与自己过往戏路接近的《香蜜》,他因此联想到了自己的演员生涯。

在《太子妃》后他接到的角色大多都是同一类型,在他看来大环境会把演这类偶剧的演员与其他作品隔开,自己只能一直处于被动状态。

市场商业导向的确有这种倾向,演员一旦在某个风格中定型,便容易不断接到重复的邀约,想要突破会比较难。

但,这并不是演员停滞不前的借口。

伪装者》之后宋佚、刘弈君也曾被定型到某一类角色,一个女特工形象深入人心,一个成了反派专业户,皆有一定程度被定型情况。

中年翻红的刘弈君完全不介意成反派专业户,他有自己深厚的积累在,只要等到机会,随时可以从反派形象中跳出来,所以很安之若素。

成长中的宋佚便不那么淡定了,《伪装者》之后她可选的剧本多是女特工,为了打破制作人的片面印象,不缺戏的她仍旧登上了《我就是演员》舞台。

虽然最终宋轶输给了前辈韩雪,但她的演技却进一步受到观众认可,有实力证明自己可以胜任多种角色的演员,在竞演类综艺大多会有收获。

而且,《我就是演员》之后,宋轶再接的新戏与她的规划很一致,宁可在《庆余年》里出演女N号,也没再接可以轻松拿到女主的偶像式谍战剧。

她的选择与盛一伦完全不同,盛一伦透露前两季综艺都有邀请过他,但因为当时“有流量”顾虑太多,如今“凉透了”才敢接受。

虽然盛一伦求知的态度很诚恳,但当“凉透了”才想到来参加综艺,到底是为了挽回流量,还是突破戏路?或许他自己都没考虑清楚。

角色被定型的演员可以突破,偶像剧演员,更需要主动破壁。

在2010之前,正剧作品选角对偶像剧出身的演员其实回避更多,电影资源也被多港台明星分走,当时的偶像派想演电影比当下的盛一伦更加被动。

内地人气偶像如果没有资源强大的公司依靠,很难拿到好的电影机会,有《仙剑》打底的胡歌,也只能在马楚成电影给演技更偶像的吴尊作配。

如果胡歌一直在市场给他定位的圈子里吃老本,那么大概率他会一直是唐人古偶作品里的铁打男主,以《仙剑》的国民度,35岁之前他不会“凉透”。

但,科班出身的胡歌明显不想一直在古偶里出演李逍遥、易小川式的英雄少年,他拿不到好的机会,便努力争取打破自己的形象。

《大漠谣》里他放弃了与以往角色风格相近、人设最讨喜的霍去病,甘愿给刘诗诗、彭于晏作配,《轩辕剑》他出演反派,把主角给了新人蒋劲夫。

拿不到正剧主角,他便在《四十九日·祭》里给前辈张嘉译、宋佳做配角,这样的机会如今很多偶像派都在争取,但五年前还是比较少的。

影视剧通过配角拓宽自己戏路的同时,胡歌也努力去争取没有太多利益回报话剧作品,拿到了赖声川作品《如梦之梦》的机会。

而胡歌能出演《琅琊榜》,便是因为制作人侯鸿亮看了他的《如梦之梦》,偶像派向实力派转型成功后,如今他已经成为大银幕宠儿。

演员是被动的职业,他们要一直等待被选择,但这不代表演员要在一直在原地等待,只有把自己的潜力展现出来,才能被发现,被选择。

2015年后国产偶像剧井喷,比胡歌晚走红十多年的盛一伦虽然没有对方的超强国民度,却吃了更多的偶像剧红利,五年接到8部主演作品。

缺资源吗?

从作品数量来看,他真的不缺,他缺的更多是跳出舒适圈的努力,是向观众、影视行业展现自己能够驾驭更多作品的潜力。

缺选择权吗?

客观来说,在盛一伦人气最旺的时候虽然难拿到有张力的主角,但降低要求通过配角拓展戏路还是有机会的,如今加盟《理想之城》的杨超越便是典型。

不是没有选择权,而是曾经毫无压力享受流量的演员们,看不上这些选择权。

他们总在可选的空间里,用借口掩盖实力。

盛一伦对自己实力的认知很正确“演技不好”,但很微妙,在他来看自己有天份,只是缺合适的环境、时机、人。

简而言之,他觉得自己需要一个能让他成长的伯乐/角色。

但演员被挖掘与普通打工人的晋升是有雷同之处的,当你现有工作没有达到优,便难拿到晋升机会,正常情况下,只有优秀的员工,才能成经理侯选人。

盛一伦已播出的作品量颇多,但能够让观众记得的更多还是《太子妃》,《演员》舞台上他出演自己经验最丰富的角色,却让评委忍不住全员灭灯。

显然,他没有接住已得到的机会,通过这些角色让自己在某一类型表演中达到极致,当一个员工本职的工作都没有达标,又如何有晋升机会呢?

参加《演员》在盛一伦眼中是“凉透了”的选择,这个上千演员都难争取到的机会,在他眼中似乎与被动接受的“不喜欢”角色情况雷同。

但他忽略了,这些别人渴望却得不到,他眼中“凉透了”才不得不接受的机会,也可以让准备好的演员迎来质的飞跃。

与盛一伦共同出演《太子妃》的彭昱畅便是最佳案例,2018年,他在《演员的诞生》舞台上通过一个小配角逆转了自己的演员生涯。

真正缺少机会的好演员会努力把握住每一个机会,用角色与行业、观众对话,而盛一伦,却把视线过度放在“机会不够好、角色不喜欢”上。

不敢果断拒绝不喜欢的机会,勉强接受后又不好好把握住机会,最终陷入恶性循环,自己觉得挺委屈,旁观者却看不到演员的优秀潜质。

希望《演员》之后,盛一伦能耐心听取前辈张颂文的建议,早点从自怨自艾的误区中醒来,从学习做起、从小角色练起,真正让观众看到好演员的潜质。

更多

热门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