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麦:铁证如山

主演:EricRohmer,ArielleDombasle,JeanDouchet

导演:AndréS.Labarthe,JeanDouchet

别名:

类型:纪录片 法国1994

  • 乐享云1
  • HD中字

猜你喜欢

侯麦:铁证如山相关影评

  • 今天下午在交流中心看完了这个二月的最后一部侯麦,是他本人来演的,他就像个生活在胶片里的老头儿,而不是一个导演,他一点也不比他的演员们逊色。刚才在网上搜索了下没有任何关于这部片子的评论觉得很可惜,他说了很多听着叨叨却非常有用的话,他不会用太多晦涩或者是庞大的词汇,却说明了很多其实也没多深奥却被评论家们说得很玄乎的东西,我不称它们为理论在侯麦这,他只有故事要和你们分享。影片开始...侯麦说,我个人其实不是非常的法国派,很多人找来了我的片子看了以后都说,这哪是法国片,更像是德国的!那就对了,我更多的是受到德国的音乐家们的影响,比如就有贝多芬。如果你们要我谈谈什么影响了我的电影我会更多的谈到音乐而不是文学...侯麦说,我觉得音乐在电影中的应用应该是合适的,我不喜欢在角色对话的时候插入音乐,除非那音乐是有意义于这场交流的。戈达尔和我都喜欢用贝多芬,可我觉得有时候他用得多了...侯麦说,我喜欢听音乐的时候就是听音乐,而不是让她为谁服务。如果一个场景需要鸟叫声,那我们就听真的鸟叫声,生活中的声音是很美妙的。侯麦说,我通常带一个很小的本子在身上做记录,因为它很方便携带。如果我只是在巴黎或者去学校和公园我就带大本的(说着翻了翻那大本的以示意,A4大的线圈本)...侯麦说,我那时候会在本子上写十二行诗,是的,我很多故事的线索都是从这样的诗里来的,这个好像是《女友的男友》的雏形,我念两句你听听,啊,有些看不清了...(他很努力地辨认了一会)啊!我想我能了......(他念了两句便和访问者一起笑了起来)侯麦说,现在的演员都不读诗也不懂了,这很遗憾...侯麦说,看,我把六个道德故事记在不同颜色的本子里,看这个黄色的我用它记录《面包店的女孩》,大概因为面包是黄色的吧,我对颜色是很认真的...侯麦说,关于偶然性,我在选择《沙滩上的宝莲》中的宝莲时,没有试镜,我看到了一张她 (Amanda Langlet) 的照片,就被她那种安静地却又想入非非的表情吸引住了,见到真人后我就更肯定了是她。我相信这种东西,你不需要去做更多的选择。我常常这么做,虽然偶尔也有不确定的时候,但多数是准确的。我不相信英国所倡导的经验论,我更相信机遇。有的人是反对我的这种说法的 (anti-chance),当然我也只是一个立场,我不准备推翻什么...侯麦说,我喜欢用拉进焦距的方法拍摄走远的人物的特写,而不是把轨道整个铺过去拉近机器来特写。我这样做并不是单纯因为它方便和容易操作,而是因为这有一种人类用眼睛凝视的感觉,机器的镜头变成了活的了,如果不这么做而是推进机器,这种凝望的感觉就会减弱很多。我不晓得为什么都没有人爱用这个方法,可我是非常喜欢的。(说这段时他非常得意)(隔壁空房间的地上放着一个电话,这个时候铃响了,画面从侯麦说话的房间转到了这个房间的门外,而侯麦还在滔滔不绝的说着他的电影一点也没有受到影响的样子...)侯麦说,在预算拮据的时候,我会用很简陋的仪器进行拍摄,比如《面包店的女孩》就是,有人说我这样做是不好的对于法国电影产业,因为我雇佣太少的人来完成一部片子,我自己就包办了很多,剩下摄影和杂务也就...对,这部片子我就提供了两个职位给法国的电影界。我知道电影行业失业的人非常多,但我不觉得我这样做是错的。如果有庞大的资金就可以用奢侈的道具和高级的机器,那样非常好,可是这样的大投入法国一年也许就一次,可是如果大家都不要怀揣着大片的梦想,多做些力所能及的小制作,那样10个导演就能提供20个职位,不就和大片一年所创造的职位差不多了吗?而且我们还拥有了10部片子。我认为应该这样,要不法国的电影会衰败的,就会变成英国那样,还有德国现在也不行了,大家都指望着一年的那一部大片了...侯麦突然说,好吧我说的也够多的了,就这样吧...(说罢他把两只手的指头交叉好等待着,可镜头还是停在他身上没有离开,大约半分钟后,他才楞了下说)还没有切断吗,好吧,我离开好了(立即从座位上起身离开了镜头)...FIN当然,侯麦还说了很多很多很多,多到可以直接变成一本书,可我能记得的比较清晰的大概就这些了,有些太专业的电影行业的东西比如他最后很得意的展示的那一大红包包的器械,我不晓得怎么和你们分享他的解释...如果你们有记得的也都说出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