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恐惧症

主演:卞约汉,李柱胜,河允英,柳俊烈

导演:Seok-jae,HONG

别名:

类型:韩国 剧情韩国2014

  • 乐享云2
  • 乐享云1
  • HD
  • HD中字

猜你喜欢

社交恐惧症相关影评

  •        全片散场后,听到有位妹子问她身边的闺蜜(其实也记不得是闺蜜还是男票了):为什么这部片子要叫社交恐惧症(Socialphobia)?
           
           听这个问题的时候觉得蛮幼稚的,因为虽然没有具象表表现恐惧的场景,或者说至少在我看没有明显地表达,但某些时刻仍然会强调一种压迫感造成观看者的不适,不过现在回头琢磨琢磨,这确实提炼出这样一个命题,即何为恐惧。当然,我们还是谈谈电影本身所想阐述的恐惧吧。
           
           电影本身的题材,老实说并不新鲜,每个国家都有,特别是对韩国这样一个随时浸淫在网络暴力的国度中更是稀松平常,就拿近期他国的作品来说,美国导演贾森·雷特曼就有一部《男人,女人和孩子》也是类似题材,或者应该说是同一大框架下的另一面,那部影片本身的观感如何就无需多提,看过的都自由定夺。其实我也完全可以抛开电影本身,大谈卞小哥本身怎么帅怎么童颜怎么嫩得出水……(以下省略一千字)可归结到影片本身,还是得要客观冷静地说,电影本身的质素只能算是在我的预期范围以内的中等偏上,有亮点,但更多的时候,更像是在客观阐述一个既定事实,这点倒是和小哥在电影中旁观者的角色定位比较类似。
           
           从我了解到的前期的宣传物料中来看,片方还是有意向小哥方向靠拢,以他目前的人气,这当然无可厚非,而且从角色的实际设定看,也确实还是担起了男主角的身份。但是就像前文提到的一样,同样因为角色的实际设定,其实小哥在其中更多是起到一种辅助的作用,从而决定其发挥空间并不大,并且在后半段更为明显,这和戏份多少无关,他只是承担了角色本身应该承担的地位。
           
           影片故事本身的结构仍然是悬疑片惯常使用的“怀疑—推翻”的方式来层层递进,从而达到一种类似循环的效果,实际上仍是标准的线性叙事。导演本身并没有更深层的意愿去挖掘故事背后的社会意义,或者至少是说表达得暧昧不清,但我所理解的独立电影的存在,本身就是要阐释一些什么,可以是导演的自我表达,或者就是需要达到一种社会启示性。但我至少并没有在片中看到导演有这方面的野心,也许他自身也在恐惧着些什么。如果他能够像影片中李柱胜饰演的另一位男主角一样愿意去追逐争取真相,哪怕最后的真相更是反过来加害于自己,也许影片会呈现出另外一种面貌。当然,能够设置这样的角色说明导演本身是有这样一种反思,这也是影片为什么至少是在合格线以上的水准可仍尚未达到出色的水准。

           影片确实有让人眼前一亮的特点,比如针对表现“网络”这一题材而插入了大量的后期特效。并且在配乐这一方面使用了由电子合成器构成的鼓点效果,虽然不多,但合理的插入恰当好处地平添了一份压抑感。片中后半段有一处情节没有任何演员登场,却将上述两者结合,反而造成了种冲击,留下了深刻印象。这种形式上的新颖,也一定程度弱化了故事情节本身带给观者的思考,不过关键,还是故事本身不够强硬,缺一点锐气。
           
           题外话一些,这次在乘上海地铁赶着去其他电影院看片的途中,看到内地贾樟柯导演的这样一句广告语,虽然本质上是商业性质广告,但广告语本身还是让我有些触动:十年前我想用电影改变世界,十年后我想用世界改变电影。会有些唏嘘,不过其实稍微了解他的影迷都知道贾樟柯这几年确实是在默默尝试与内地电影的大环境达成一种和解,但是和解并不代表要失去锋芒,所以我们仍然能看到《天注定》和《山河故人》,后者仍然入围了今年早前戛纳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没错,小哥的新片《Madonna》也入围了戛纳,但是是第二梯队的一种关注单元)和本届上海电影节的官方推荐单元。并且这句话也让我想到了韩国早两年另外一部真正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电影《熔炉》,其中有一句异曲同工的台词:我们一路走来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是啊,虽然看上去什么都改变不了,但至少应该表达一些观点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说这些并非是想突出劣势,而是觉得电影本身可以做得更好。当然,也许正是因为小哥主演的电影,所以更希望能够出彩,心理自设门槛也就更高了些吧。
           
           影片最后,智勇(小哥饰演的角色)留给我们的是一个离开的背影,一切似乎恢复了平静,而我多希望,他不要再恐惧,而是能回头多看一眼。

    PS:我的原博→→http://weibo.com/p/1001603856298285398571,有微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