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

主演:Adrian,Paul,阿曼达·泰平,Andrew,McIlroy,Kirsten,Robek,Roger,R·Cro..

导演:Gilbert,M·Shilton

别名:

类型:科幻 美国2001

    猜你喜欢

    空间相关影评

    • 电影媒介能够将不真实的世界,展现为生动逼真的现实,独特地创造出不可思议的空间。我的主要动机就是,运用电影的戏法,改变普通的日常景象,将观众(我自己)带到超自然的幻象漩涡之中。

      伊藤高志

      ITO TAKASHI

      早在第一期「AME影说」里就屡次提到伊藤高志的作品,而上述这段话便是伊藤高志极为准确的自我定位。

      ▲《雷》1982/5分钟/ 16毫米/颜色/声音:稻垣隆

      作为日本领先的实验电影人之一,他最擅长的便是将平日里最熟悉的场景重塑,通过对空间,光影,运动,幻觉和拍摄技巧等多方面的改变,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不可思议的影像实验。

      ▲《空间》/1981/10分/16毫米/单色/彩色/声音:稻垣隆

      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spacy》(1981),他的第一部16mm电影胶片作品。

      它将700多张连续照片逐帧拼接成一个像过山车一样的动态图像,构成行走于空间里的死循环影像,有着当代流行艺术“鬼畜”视频的影子。

      ▲《空间》/1981/10分/16毫米/单色/彩色/声音:稻垣隆

      处女作即成名作,不是疯子便是天才。但这位天才却有着中二的童年。

      01

      喜欢漫画和电影的阳光宅男

      ▲《十二月的捉迷藏》/1993/7分30秒/视频

      1965年,伊藤高志出生于福冈市,他有个爱看电影的记者父亲,但注重教育的父亲不允许伊藤高志过多的观看电影。

      ▲《哥斯拉》诞生于1954,明年还将上映好莱坞翻拍新版哥斯拉

      当时日本最风靡的就是《哥斯拉》系列怪兽电影,而经过长时间的压抑,伊藤高志终于得到机会看到《大魔神》和《加美拉对巴鲁刚》,从此无法自拔,渐渐迷上了电影。

      ▲《大魔神》,《加美拉对巴鲁刚》海报(1966)

      也许是被怪兽电影所影响,再加上从小喜欢漫画,伊藤高志在小学就开始在午休和放学后的教室展示自己绘制的漫画,并获得同学一致好评。

      ▲手冢治虫(左)和石森章太郎(右),两人代表作主角《人造人009》和《铁臂阿童木》。

      他通过石森章太郎的《人造人009》的启发,临摹手冢治虫、横山光辉等漫画家的画风,创作了原创的长篇怪兽漫画,一直到初中,身边的朋友都称他是将来的漫画家,他自己也这么认为,直到他阅读并观看了手冢治虫的《火鸟》。

      ▲手冢治虫花费34年创作的《火鸟》复刻漫画全集

      他备受打击,他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渺小,并敬畏着《火鸟》的想象力,他确信自己无法想象出这样精彩的故事,于是放弃了成为漫画家的念头。

      ▲手冢治虫《火鸟》节选

      到了中学时期,他的运动天赋被挖掘,经常在短跑比赛中获得第一名,活跃于篮球部。

      但他只要休息就去看电影,因为穷所以经常偷跑进试映会现场,记忆犹新的是史蒂夫·麦奎因主演的动作片《大逃亡》让他感受到不寻常的心跳感和紧张感和电影真正的有趣之处。

      ▲《大逃亡》(1963),史蒂夫·麦奎因主演。

      在复读3年后他终于考入九洲艺术工业大学,同时加入了电影研究部、摄影部、篮球部。并第一次接触到8毫米照相机,不可能的景观出现在图像,影像里的原始力量令伊藤高志非常感动。

      ▲《写真记87》/1987/3分钟/8毫米

      接触到福冈的实验电影组织FMF,他在那展示了自己的五部8毫米电影,包括他的首演作品JIKU(Timespace,1977),恰时又遇上了改变其人生的男人松本俊夫,原本迷茫的他从此走上了电影创作的道路。

      02

      师从松本俊夫,继承构造主义

      ▲松本俊夫,日本新浪潮电影运动发起者之一

      松本俊夫的名头就大了,他是日本60年代独立电影三大支柱之一,与寺山修司,大岛渚齐名,传闻影响了库布里克创作《发条橙》。但我们暂不展开,以后再多聊聊。

      好巧不巧,松本俊夫在伊藤高志上学时转入学校当教授,他们成了师徒。

      ▲松本俊夫,《Atman》(1975)

      好巧不巧,伊藤高志早前便在个展中看过了松本俊夫的作品《Atman》后,第一次意识到电影原来还可以这样拍,于是便视松本俊夫的作品为目标,强烈地想制作出这样的电影。

      ▲松本俊夫,《Atman》(1975)

      当他在向松本俊夫展示《Spacy》的企划书时,松本问:“你真的能做到吗?” 他回答:“如果做了就会有意思啊。”

      于是《Spacy》问世了。

      ▲《空间》/1981/10分/16毫米/单色/彩色/声音:稻垣隆

      这部16毫米摄影机制作的处女作很快得到了全世界的高度评价,它延续了《Atman》的风格,通过拍摄700张球场的黑白照片,再按直线与弧线、垂直与水平的运动规律重新拼接,像翻书般播放的实验影像。

      ▲《空间》/1981/10分/16毫米/单色/彩色/声音:稻垣隆

      极其容易导致眩晕的观感,和通过频次剧烈的逐帧画面,再配合魔性的配乐,挑战着观众的视觉神经,是男人也不一定能坚持看完全片。

      ▲《盒子》/1982/8分钟/ 16毫米

      像这类追求感官刺激,并常伴激烈色彩的构造电影,伊藤在《空间(spacy)》之后还创作了很多,像《墙(wall)》《盒(box)》《雷(thunder)》等。

      ▲《墙》/1987/7分钟/ 16毫米

      这时他还没有毕业,过早的成名带来了不少的压力,到了80年代后期,这类构造主义形式玩多了,他也遭遇了创作的瓶颈。

      03

      回归家庭,思考人生

      ▲《写真记87》/1987/3分钟/8毫米

      艺术家总是会在一成不变中寻求改变,伊藤高志也是。

      毕业后的伊藤高志进入西武百货文化部,做过“纪念寺山修司”展,也负责过电影《逆喷射家族》的特殊视觉效果,还与剧作家合作,将自己的影像融入到舞台剧中。

      ▲《逆喷射家族》海拔设计(1984)

      90年代以后,伊藤开始尝试将创作重心放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拍起了自己的家人,实现了影像实验转向人际与人生的思考,但又与私人日记式的电影不同,是一种形式解构的过程。

      ▲《Grim》/1985/7分钟/ 16毫米

      像《维纳斯》模糊面容的母子,《十二月的捉迷藏》与儿子的亲密互动,《月圆》《封闭区》等都用了家里的场景,房间,家人的交流,温馨同时焦虑。

      ▲《十二月的捉迷藏》/1993/7分30秒/视频

      ▲《月亮》/1994/7分钟/ 16毫米/颜色/声音:稻垣隆

      到了90年代末以后,伊藤高志已经不在松本俊夫的影像路线上了。受芥川龙之介《齿轮》的影响,他后期的作品常更多的是以人物为中心,并具有悲观的内在情感,有种淡淡的阴郁。

      ▲《寂静的一天》1999/15分钟/ 16毫米

      像《寂静的一天》,长发少女的自杀戏码,时光倒叙后的戏中戏结构,对艺术追求的幻灭,绝望而现实。

      包括《头晕眼花》《甜美生活》《不平衡》等都带着不安的氛围。

      ▲《double/分身》2001,京都芸術劇場Studio21,视频装置

      如今伊藤高志创作电影已40余年,除了制作实验电影,也会与舞蹈家,剧作家合作,挑战舞台上的影像表现。

      ▲《恋之爱恋/ the dead dance》2009,京都芸術劇場春秋座,视频装置

      像2001年与舞蹈家合作的《double/分身》就是花费1年的时间准备,在京都艺术大学内的剧场公演;2009年用11台投影仪和4面镜子,在歌舞伎剧场舞台上放映的《恋之爱恋/ the dead dance》。

      ▲《三个女人》2016,photo:Shunsuke Kano

      之前就有提到,伊藤高志其实不大友好。他的影像总在挑战人类的眼球感官极限,丰富的色彩加上高频次的图像运动,如同你站在黑夜中,被无数人用闪光灯不断地“咔嚓”,躲都躲不及。

      ▲伊藤高志回顾展官网截屏

      也许在生理上被持续施压的情况下,我们才会变得极为脆弱。除了眩晕感带来的困惑,还有回归本我。保护自我的欲望被放大的同时,也能看清自己所处的境况。

      如果你能花10几分钟不眨眼看完伊藤高志的《spacy》,你应该是个意志坚强的人。

      但现在,有谁会这么空呀?

      —End—

      /素材图片来自网络/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往期回顾:

      厌食症,“恋物癖”,被禁拍7年,依旧阻挡不了他成为大师 | 杨·史云梅耶

      导演与艺术家,哪个才是你? | 阿彼察邦

      我的电影我主演,一人分饰N种角 | 比约恩·梅尔哈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