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派报告

主演:汤姆·克鲁斯,科林·法瑞尔,马克斯·冯·叙多夫,萨曼莎·莫顿,凯瑟琳·莫里斯

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别名:

类型:科幻 科幻,犯罪,惊悚美国2002

  • 乐享云2
  • 乐享云1
  • 乐享云3
  • HD中字版
  • 第01集
  • 第02集
  • 第03集
  • 第04集
  • 第05集
  • 第06集
  • 第07集
  • 第08集
  • 第09集
  • 第10集
  • HD中字

猜你喜欢

少数派报告相关影评

  • 很多年前看的片子,印象不错,但剧情大都忘记。今因故看了原著,又重新看了片子——再来审视,竟让我大跌眼镜。也许,第一遍看时,还刚从CCTV中解放出来视一切洋货如高端;而今天,显然已对这些好莱坞模式的商业元素彻底免疫。

    我不介意电影改编小说;这里之所以说是“篡改”,因为这些改动都只是让一个本不错的作品变成了烂片。

    小说的逻辑清晰,没有硬伤。
    电影的逻辑大换血,改动后无法自圆其说。

    小说结构精简、短小精悍,虽然涉及了权力斗争的因素,但核心仍然是科幻。
    电影参入大量的心理剧、感情剧、动作片来填充时间,大打人性牌、政治牌。与其说它是一部科幻片,不如说是披着科幻外衣的权力斗争剧。



    小说的逻辑:


    第一份报告:安德顿杀掉卡普兰
    第二份报告:安德顿得知了卡普兰的阴谋,改变主意,没有杀掉卡普兰。
       (此为被摒弃的“少数派报告”)
    第三份报告:安德顿面对第二种情况,再次改变主意,杀掉卡普兰。

    【具体如下:
        唐娜的报告:卡普兰绑架安德顿,威胁他自愿取消预防犯罪系统。参议院为避免内战,拒绝了安德顿的求援。安德顿最后将卡普兰成功击毙。
        杰里的报告:安德顿得知将要犯罪后,取消了犯罪。此为被摒弃的“少数派”报告。
    于是卡普兰决定公开杰里的“少数派”报告,以此来证明该系统无效。
        迈克的报告:面对这种情况,安德顿再次改变了注意。而卡普兰因为相信被摒弃的少数派报告,没有做好防备,而是试图和安德顿一起出现在公众面前。安德顿为保护系统,杀了卡普兰,并被流放在人马星座。】


    因此,三份报告是各不相同的。虽然唐娜和迈克的报告结局一样,但实际是在叙述着不同时间进程的事件。第三份报告使第二份无效,第二份使第一份无效。迈克的报告是最正确的,没有第四份报告让它无效。

    而这种特例只会发生在能够看到报告的少数人身上,譬如安德顿和他的继任者维特沃。整个系统继续运作。



    小说并没有涉及太多法律和道德问题,于是留下了几个未处理的疑问:
    1. 法理上如何论证,尚未实行犯罪的人是“罪犯”?
    2. 如果“未来犯罪者”得知了预测结果,结局会有怎样一连串的改变?是否需要更多的预测者,来推翻前一个时间线的报告?谁才可以是最后的final minority reporter? 情报的不公开,对这些“罪犯”是否公平?





    电影的补救与应对:

        插入神学理论。把预防犯罪比喻为祭祀,把预知者比喻为神或先知,来解决如何使民众信服的问题。这一点其实很棒。
       但紧接着,电影就迅速把主题引入对迷信科技的批判之上。落入了科技VS人性并最终人性战胜科技的窠臼。

       为了回避多个时间线的难题,电影将小说的重要逻辑进行篡改:
    小说中,少数派报告存在,且三分报告皆为“少数派”报告;
    电影中,三个预知者的结果相同,所谓的“少数派”报告实则不存在。
    在小说中,安德顿一定杀人,乃不同时间线的同一结局,科幻剧。
    在电影里,安德顿一定杀人,是因为为子复仇,心理剧。

    换言之,去掉影片的科幻因素,只表现普卡兰如何设计并使得安德顿最终杀人,反而更合理。
    在影片中,小说的精华被篡改为一个大bug。如先知和他后来自己所强调的,他仍然有选择。小说中,知道预测后的再度“选择”依然可被预测,而电影中因为不存在多条时间线,导致这个二度选择无法被预测。于是,安德顿的杀人并不代表预防犯罪系统的正确,而卡普兰最终与预测相反则再度宣告了预测系统的失效。

    即使如此,导演依然不过瘾。为了表达人性&科技二元论且前者完胜后者的主题,导演不仅赋予了男主角以丧子之痛的“人性”心理,甚至赋予了“先知”以人性。引导观众一边倒地对此系统进行道德谴责。


    如此依然不够。为了迎合广大观众科技虽完美但违背人道主义(其实如上所言,这个科技其实并不完美)、人有缺陷但有英雄气概的期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设置和之间的相互关系,也被篡改的面目全非:

    小说中,安德顿和维特沃起先有矛盾假象,后来是站在一条战线上的;二人的共同志趣和关注都是此科技系统本身。
    而且安德顿是一个典型的中年知青加小领导形象,而影片的安德顿简直形同超人。
    电影中,安德顿和维特沃的志趣和关注点不同。安德顿在乎的是科技如何避免悲剧,而维特沃在乎的是法律公平。
    而安德顿,简直成了一个力战群雄的超人。
    【于是这里又出现了一个bug:一个如此依靠人力的系统,为保证其运作,难道不应该有一个后补随时上场的吗?小说中维特沃的设置就是先以安德顿的助手出现的,而电影中是直接外行夺权。另外,做为维护司法公正的维特沃,为何不只是来监督系统,而是要亲自指挥?那他自己做了领导了,又如何客观评估此系统?依赖他本人的完美道德么?】


    小说中,对手卡普兰属于军方,不属于系统内部人,是利用系统的纰漏进行夺权;
    电影中,对手卡普兰属于系统内部人,是利用人为的纰漏进行控权。

    【于是电影又出现了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结局,为了突出导演心目中高大上的正义,最后只能将之前的罪犯全部释放。卡普兰的表演秀失败了,安德顿的复仇愿完成了,正义的小天使维特沃也壮烈牺牲了。于是其他打龙套的群众们就各回各家了。整个故事像一个joke,充满了好莱坞自娱自乐的英雄主义情结。
    人云,没事莫装逼,装逼成煞笔。】





    其他出于商业目的的改动有:

    在小说里,预知者能够预知过程,并转换为文字方式输出;
    在电影中,预知者仅能预知结局,且转换为视频方式输出。
    这样不仅使视觉效果更炫,且如此,在确定谋杀者的具体位置时,警察的作用就无比大了,我们的两位英雄和一大枭雄就可以有用武之地了。这里又出现了很多问题,譬如,如果仅知道杀人结局,为何不需要对未来杀人犯进行审讯?如果警察的定位如此依靠人力,是怎样保证万无一失的呢?譬如在开头的那场案件中,what if杀手的门是关着的?

    再譬如,预防犯罪系统是设定为不属于政府部门,明显是为了迎合米国观众自命民主与政府唱反调的舆论调子。


    另外还有,
    譬如,电影也试图把系统推广,而系统却建立在三个意外存活的畸形人身上。先不论法律公平的问题,仅此点就可以把系统方案否决了。
    小说中的畸形人有专门的训练学校,暗示了此系统可以持续运作。

    再有,如果先知可以预测全国,那应当有很多“多余”的真实信息;反之,如果没有这么多其他州的信息,又如何可以预测全国?
    小说中并不是以州、国来划分行政单位的,并且有其他星球。



    不以科幻片论,仅从悬疑片的角度,也有太多不通之处,
    譬如,卡普兰亲自杀女先知母的策划。既然知道先知有人性,又能储存信心与体内,他这样做也太过侥幸心理。完全有很多更好的办法。
    譬如,卡普兰暴露杀死先知母之后,安德顿老婆的反应竟然是当场指出,不怕遇害吗?而卡普兰的反应竟然是离开,不试图控制她?
    譬如,小说中的安德顿既是长官也是学者,是他一手研究并缔造了预防犯罪学及其相应的系统。而电影中的安德顿对系统原理了解有限,他的角色被分给了电影中的安德顿和那个女巫婆。你相信一个貌似业务娴熟的长官竟然对机制的了解如此有限吗?
    更譬如,安德顿竟然可以单枪匹马力敌群雄,不知道是他的护卫队太弱,还是米国的众罪犯太弱。




    除此之外,个人认为电影中的未来芯片、立体放映、立体公路、个性化广告、眼球外科手术等设计还是蛮有观感的。
    另外看在原著的份上,给个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