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之王

主演:查理·卓别林,玛克辛·奥德丽,杰瑞·戴斯默德,奥利弗·约翰斯顿,道恩·艾达丝,希德·詹姆斯,琼·英格拉姆,迈克尔·卓别..

导演:查理·卓别林

别名:

类型:喜剧 美国1957

  • 乐享云1
  • 乐享云3
  • 乐享云2
  • 正片
  • DVD中字
  • 正片

猜你喜欢

纽约之王相关影评

  • 卓别林作品《一个国王在纽约》观后座谈会纪要/范达明整理/                           时 间:2014年3月1日(星期六)上午10:50—11:10地 点:杭州南山路202号恒庐美术馆底层讲堂(恒庐艺术影吧卓别林作品《一个国王在纽约》观后现场)与会者:(发言序)范达明、王犀灵、金爱武、何吉、卢炘、孙凤凤、张晓萍、蒋依群(观影者:庞健、陈杏生、张征辉、陈步尧、郑连子、田瑛、翁锡良等)主持人:范达明记 录:蒋依群本片是卓别林生前最后第二部影片,今天这个版本还是“经典国配”范达明:《一个国王在纽约》拍摄于1957年,是卓别林离开美国到欧洲的瑞士定居5年后拍摄的第一部影片,也是卓别林生前最后第二部影片——10年后的1967年,他拍摄了《香港女伯爵》,是他最后一部影片。本片与上周我们看的《大独裁者》一样,是真正的有声片,今天这个版本还是“经典国配”——不是上译的,而是长春的。卓别林演的夏道夫国王是陈汝斌配的;女主角安•凯是向隽殊配的,声音甜美悦耳——好像王后的对白也是她配音的。本片在“豆瓣”上采用的片名叫《纽约王》,让人觉得奇怪,实在费解!夏道夫国王是到美国纽约去做国王了吗?绝对不是!把A King in New York翻译为“纽约王”,单从文字关系上看似乎不错,还很简洁,但这个翻译者绝对是个闭眼不看影片的人!这个叫法一定会给人种种的错觉!片名还是老老实实叫“一个国王在纽约”为好。 影片是卓别林亲身经历的折射。影片显示卓别林是个天才、伟大的电影家王犀灵:这部影片是卓别林亲身经历的折射。50年代的美国看上去自由、随意,其实在政治上保守,政府管制很严,到处是密探,为得是把共产主义等思想扼杀在摇篮里。卓别林用他的影片表达自己的思想倾向,用的是幽默的方式。影片中的那个小孩一开始的激情、健谈,因被迫招出父母的朋友而心灵受到伤害,最后变成霜打的叶子了。影片对话幽默,如国王与王后、与财政部长、与大使之间的对话等。在和平利用原子能计划方面,影片还表现了国王的天真,而美国对他的这个计划并不感兴趣。金爱武:卓别林影片很幽默。看了以后沉静下来,觉得他很有思想。小孩的转变,变得低沉,表达出社会严酷的现状。而卓别林以国王的角色,倡导健康的生活,表现出他的善良。影片显示卓别林是一个天才、伟大的电影家。影片给你思想启迪,以幽默方式反映美国社会现实,让人联想到中国情况何 吉:假如让卓别林来导演我们的“春晚”,肯定通不过审查。由这部影片联想到中国的社会现状,如果让卓别林来拍摄,一定会很深刻。而看看如今中国各地的文化机构,吃国家的饭,却都拿不出像样的文化产品来。卢 炘:我不同意刚才发言者(何吉)的看法。譬如杭州的浙江美术馆现在正在展出的“煌煌大观”的敦煌艺术展,就是官方文化机构做的,是很成功的产品,得到了广大观众的热烈赞扬与欢迎。不过,对于国内的喜剧,我不喜欢看,你笑过以后感觉很空;而卓别林的喜剧,是大师给你的思想的启迪,通过幽默的方式,反映美国社会的现实,也让人联想到中国国内的情况。本片应视为他全部艺术成就达到高峰之最后的回光返照范达明:这部影片虽然讲一个国王在纽约,但不是在美国拍摄的。1952年卓别林被迫离开美国后,再也没有回美国拍摄过电影。本片是1957年在欧洲拍摄与在欧洲首先发行的。卓别林自1912年9月随剧团再度去美国演出并定居美国起,到1952年离开,在美国凡40年,可以说,他的全部青春,他对于电影艺术的热情与最大精力,都献给了美国;他也是在美国达到他艺术成就的最高峰的,其标志影片就是《舞台生涯》,我们影吧很早就献映过。本片应视为他全部艺术成就达到高峰之最后的回光返照。孙凤凤:这部拍摄了美国社会现实的影片,给了我们这样的结论:美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一样,人民是求民主自由的。对比国产电影,我更喜欢上世纪40至50年代的影片,它们更多地反映了现实。影片给我的最大印象就是,美国是个绝对商业化的、实用主义的经济社会范达明:这部影片给我的最大印象就是,美国是一个绝对商业化的、实用主义的经济社会。一个来自欧洲小国的、被迫流亡或求政治避难的国王——让人联想到最近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的流亡——尽管已经身无分文,但对于各大商业公司与产业巨头来说毕竟有其利用价值,如借用这位夏道夫国王的王室血统与社会名望等等,以至他在各种场合的活动都无意中被作为商业电视广告的明星人物或者陪衬人物拍摄下来,在后者的情况中,譬如他在出席惊奇宴会时不知不觉地被安排进了K-X-P-A电视台对安•凯小姐主持的广告节目的实况转播中,结果电视观众观看到宴会上的他,成了配合安凯小姐为厂商推销消除狐臭的清香粉的广告做秀者。目前的中国社会类似于美国的50年代,也完全进入了商业广告的时代——无论是报纸杂志、电影电视,乃至道路交通、车乘与街头建筑的立面,广告简直是无孔不入。这是市场经济与商业社会最典型的标志与象征。张晓萍:看了影片很有感触,这是一部与卓别林其他影片不同的片子。我听大家发言,学习了。安•凯与国王的关系;可爱的媒体女干将安•凯,思想奇才的神童鲁珀特金爱武:安•凯小姐与夏道夫国王的关系开始于商业利用或商业合作,到后来他们建立起了友情。范达明:这部影片,除了卓别林本人之外,最让人喜欢的当然就是这个女主角——电视广告专家的安•凯(Ann Kay)了。她演活了一个美丽、体面又是积极、进取、实干的美国媒体女干将的角色,卓别林把她塑造得如此可爱,代表了离开美国的卓别林对于美国仍然存在的真心的留恋。安•凯由英国女演员道尔•亚当斯(Dawn Addams)扮演,她1930年生,拍摄此片时27岁,风华正茂。在片子中,国王爱上了她,但是原先想离婚的王后在片尾又回心转意了,他与安•凯之间也就只是友谊了。据说生活中的道尔•亚当斯后来真的嫁了某王室的一个王子,或许因为如此,以后她拍摄的影片很有限。1985年她患癌症死于英国,年仅55岁!另外,我还特别喜欢卓别林儿子迈克尔•卓别林(Michael Chaplin)扮演的鲁珀特•麦可比(Rupert Macabee)。鲁珀特,确实是导演卓别林思想中某一方面意识的体现。问题是他完全把这个角色演出了特点:生活中他是否是个神童,不得而知;但在影片中,他确实是个旷世罕见的“神童”,一个思想奇才!这是个令人难以忘怀的儿童角色。如果没有鲁珀特这个角色,影片一定会比现在逊色不少。2014年3月31日、4月1日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