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四重奏

主演:凯瑟琳·基纳,克里斯托弗·沃肯,菲利普·塞默·霍夫曼,马克·伊瓦涅,伊莫琴·普茨,玛德赫·杰佛里,利拉斯·恰尔希,华莱..

导演:雅荣·兹伯曼

别名:

类型:国语 美国2012

  • 乐享云2
  • 乐享云3
  • 乐享云1
  • HD中字版
  • HD中字
  • HD

猜你喜欢

  • 5分钟太晚

  • 攀登2002

  • 超清

    梦旅人1996

  • 正片

    野蛮之徒

  • 继续爱下去

  • 符合之爱

  • 武士惊魂

  • 艾丽·罗斯

  • HD

    水果硬糖

  • 正片

    梦寄东山

  • 超清

    书为媒

晚期四重奏相关影评

  • 在与「富二代」三部曲「轮流发生性关系」之后,姐终于决定彻底放弃治疗了。正式对华语片和外语片正式实行双重标准。要是大陆能拍出这种电影,我可以跪下张开双臂等待七月飞雪沾颊成泪。但是放到英语片里,还是「哼哼」两声翻记白眼吐槽吧。Philip.S.Hoffman如今就是「飙演技」的代名词。但是比起这位无论演什么都精准到几令吾等残缺美爱慕者抓狂的「教科叔」,本片打从标题就摆明了有个更加吃重的隐形主角——贝多芬。作品131号,第一次听到应该是某部老贝传记电影。吾辈少时的音乐课么,反正大家懂的。《春江花月夜》下堂课直接《命运交响曲》中间都不给个缓冲。是以对于「室内乐」的印象仅有海顿的「生命之大和谐」和舒伯特的「老爷快来追我啊」这样。首次领教老贝的第14首四重奏那仿佛鬼打墙一般的第一章时自然觉得别扭。作为一个天生反骨的中二生,我当时的内心OS是:再伟大的音乐家,聋了就是聋了唉。老贝的晚期四重奏也确实比较少有公演,法国的四重奏们好像比较喜欢勃拉姆斯和德彪西。一次过地铁偶遇学生乐团在排这个,一边等车一边听两把小提琴鬼撞墙。突然蹲倒哭了个够本。从中二到这中间隔了很多很多年,隔了许多离开的人和无法挽回的事,隔着一个不敢不愿不想回去的大陆。这是一个回望「永失」的章节。要比较圆满的人才有资格在听完后耸耸肩说「呿」。电影以大提琴Peter罹患帕金森综合症作为引子,似乎暗示全片将与131号保持结构上的一致:忧郁的慢板-->开朗的快板-->承上启下的中板-->紧张的变奏-->狂野的诙谐曲-->恳求的慢板-->爆发的快板。甚至连角色设置也跟乐曲保持一致:冷静自控追求完美的首席小提琴,浓烈灵巧活力四射的次小提琴,敏感内敛深情自持的中提琴,稳重广阔坚定包容的大提琴。假使真能做到这样的同一,或将成为音乐题材类电影的一座里程碑。以作曲家为主角的(《莫扎特传》、《贝多芬传》),以演奏家为主角的(《闪亮的风采》、《她比烟花更寂寞》),以指挥家为主角的(《指挥家的抉择》),以指挥与首席小提琴的关系为主线的(《交响人生》),俱有佳作流世。而弦乐四重奏还是块在等待被经典的处女地。这自然是有原因的。40分钟的乐曲足以呈现四把乐器之间的矛盾与关联,一旦要具象成人物与故事,容易陷入缠绕的关系,不是顾此失彼就是缺乏层次。本片倒是花了不少巧思用复杂的感情纠结与社会关系把四把乐器绑定:两把小提琴都是大提琴的学生;中提琴的母亲与大提琴曾是团员;首席小提琴与中提琴曾经暧昧;次小提琴与中提琴结为夫妻,他们的女儿与首席小提琴正谱写一段师生恋。理论上这样纠结的关系能提供足够的动机,实际上这样的过度捆绑使得任何一个动机都无法得到足够的展开。大提琴的病疾,两把小提琴的首席之争,中提琴与次小提琴的婚姻危机,第一小提琴的禁忌之恋,每个矛盾都是未及伸展就被另一个矛盾盖过去。无论是大提琴Peter丧妻患病的心灰意懒,或者次小提琴Robert的寻求肯定,亦或第一小提琴Daniel的激情释放,中小提琴Juliette与女儿的坦诚相见,都只有状态的「陈述」而缺乏「演绎」的过程。Daniel和Alex的「爱」是没有助跑起跳,Robert和Pilar的一夜情则缺乏落地缓冲,Juliette跟Alex的争吵与谅解更是呈现出「这只是剧情需要」的突兀感。这些情节只因事先捆绑好的人物关系设定而纵横交叉,彼此之间并没有深层的呼应或推动关系。整个剧情就好像一个忘记放馅的粽子,解开一层皮下面是另一层皮。越剥只见线头越多,却一丝米香也闻不到,渐渐叫人失去胃口。在没有足够铺垫、展开与缓冲的情境中,老戏骨们也集体呈现出「虚浮」感。夫妻不像夫妻,情侣不似情侣,母女不类母女,对手戏几乎都是一种「我跟你也不是很熟」的微妙尴尬。Hoffman的「教科书演技示范」终于也显出了「条例示范」的抽离上下文感。唯有立于大家长位置的Peter跟三个晚辈之间的互动尚算得合乎情理。在这种种「不足」之后,结局自然更有一种「人来疯」的牵强。Alex看了一篇自己母亲的专访就毅然放弃同Daniel的「真爱」。四重奏就像没事似的如期登上舞台。交替坐首席的问题就这样凭空消失了,「你睡了我女儿」的愤怒就这样无端化解了,「你有外遇」的冷战就这样打住不提了。没有指挥的演奏就此一派和谐地开始。Peter在乐曲进行到一半时宣告退休(「告别演出」姐是遇过,但从来没遇到过在中途离场的!要是真出现这种情况听众不疯才怪),Juliette同Robert一抱泯嫌隙。换上新的大提琴手后,大家坐下从恳求的慢板重新出发进入最终的快板……请问这到底是个神马情况?值得称道的是,原该作为核心灵魂的131号倒还真有合上影片的节奏——七零八落。一开始我还真的担心这么长的曲子要如何呈现给观众,最后导演非常爽快地告诉我「你想太多了」。每章都抠个20秒剪到一起,把末章放到上字幕的时候作片尾曲就好了嘛!所以该片自名《晚期四重奏》到底是个神马情况?这部片的大失控充分说明了影视艺术较之种艺术在抽象表达能力上的不足。诸如「第一小提琴精致、第二小提琴多彩、中提琴深邃、大提琴宽广」的印象,放在四重奏听众完全是可以自行体会的,但是放在电影里就必须要安排一段其实不大自然的台词,借由Alex向观众作直接说明。「说明」的内容越多,留给「感知」的空间就越少,作者与观众的「互动」就越发一厢情愿。这绝不是一个展现第七艺术独特性的好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