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南飞

主演:塔吉娅娜·萨莫依洛娃,阿列克谢·巴塔洛夫,Vasili,Merkuryev,Aleksandr,Shvorin

导演:米哈依尔·卡拉托佐夫

别名:

类型:爱情 苏联1957

  • 乐享云1
  • 乐享云2
  • 乐享云3
  • 正片
  • HD中字
  • HD

猜你喜欢

雁南飞相关影评

  • 这是前苏联1957年上映的电影。1958年引进后,由上译配音。当时的上译初创伊始,还没找到北,所以显得比较生涩,女主角薇罗尼卡由束夷配音。我的感觉是,不但没有提高影片的感染力,反而有所降低。

    薇罗尼卡和鲍里斯是一对热恋中的情侣。战争爆发,鲍里斯应征入伍。在一次侦查行动中牺牲。留在后方的薇罗尼卡经历了无望的送别、父母被炸双亡、寄居鲍里斯家、艰难的生活、马尔克的强娶,最后等来的却是鲍里斯牺牲的消息。

    二战时期的苏联,刚刚经过恐怖的肃反。国内经济不景气,学术凋零。人们仿佛坐在一个陈旧的车厢内,颠簸起伏,历尽艰辛,虽然在缓慢的前行,却不知道终点在哪里。大家习惯了拥挤的房舍,粗糙的食品。也厌倦了对命运的关切,抛弃了独立思考。遵从红色信仰,听凭官方的引导,更相信政府的声音。编导在影片中向我们展示了这个特殊的现象。也若隐若现的刻画了不同于这种群体喧嚣后面的微弱的低吟。

    薇罗尼卡在送别鲍里斯的车站上,兴奋的人群挤远了她,她只好把手中的饼干向车内的鲍里斯抛去,可鲍里斯既没看见也没听到,饼干落在地上,被一双双穿着军人大皮靴的脚踩碎了。

    鲍里斯在执行侦查任务时为了抢救战友不幸中弹,在死亡临近的一瞬间,他本来应该想到的是祖国和人民的重托,怀着对德国法西斯的无比仇恨倒下。然而编导告诉我们,不是这样的。当他扶着树干慢慢倒向泥泞的沼泽地面时,眼前浮现的是薇罗尼卡身披白纱飞舞飘扬,她和他挽着手走出家门,四周环绕着鲜花和亲人的笑脸...可是,这一切已经成为永远永远也不能实现的幻梦了。

    战争结束了,一队队战士从前方归来,薇罗尼卡手捧一束洁白的鲜花来到人山人海的车站广场。战士们走出列车车厢,但是不见鲍里斯的身影。薇罗尼卡看到了和鲍里斯一起报名参军的斯捷潘,她询问有没有鲍里斯的消息,斯捷潘告诉她,鲍里斯的确已经牺牲。这时,四周的人群都在理所当然的庆祝苏联的胜利,欢呼雀跃的迎接勇士的凯旋,在这欢乐的气氛中,只有薇罗尼卡泣不成声。

    以上种种,可以感觉到编导是在有意识的营造了这种不协调,刻意的渲染了这些主流之外的人们的情感。但仔细一想,这不就是人们的真实感情的流露吗?主流和真实之间永远都在这样暗暗的撕搅碰撞着。影片的拍摄时间,正是50年代苏联的乍暖还寒时节。为了让影片重新归入主流,在影片结尾处,引入了这样的镜头:一位老人轻轻地劝慰薇罗尼卡,让他听听战斗英雄们激情洋溢的演讲:要永远怀念牺牲的战友,也要迎接新的生活......薇罗尼卡望着鲍里斯的战友们,望着欢笑的人群,她泪光闪闪的脸上露出了勇敢的微笑。她把手中的鲜花一枝枝地分送给身边的战士,姑娘,老人,还有孩子们。在头顶上,一队大雁正在晴朗的天空中飞过……。似乎在说,个人命运的渺小和祖国未来的伟大。不过,无论大雁是北归还是南下,都掩不住一丝丝的凄楚和无奈。

    除去内容之外,编导更看重影片的形式感。所谓“形式感”指的是各种艺术门类应有的特点。绘画要像绘画,木刻要像木刻,流行音乐要像流行音乐,摇滚要像摇滚。电影要像电影。从爱森斯坦的《战舰波将金号》开始,苏联影片在形式感上一直是领先于世界的。苏联的编导们始终留意于影片的构图、光线,镜头调度,蒙太奇效果。在这部影片中,这种形式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而这种形式感,恰恰是影片审查中的一个空白,更容易通过电影局老爷们混沌的目光。

    导演卡拉托佐夫是50年代诗电影的积极倡导者,他宣称“真正的电影必须是诗电影”,用诗歌来叙述情节。给观众以诗一般的美感,同时更含蓄的表达编导的情感。

    影片一开始,那弯曲延伸的堤岸,蜿蜒而上的楼梯,薇罗尼卡面部柔和的光线,镜头跟随鲍里斯和薇罗尼卡的奔跑,两人轻柔的话语,离别的惆怅,让观众感受到恋爱的宁静美好和浪漫。

    又如鲍里斯牺牲的场面,这已成为电影史上著名的段落。当鲍里斯在小树林里中弹以后,他先是猛然抬头向空中望去。这时镜头对着天空,云中的太阳突然缩小了,好像远去了。然后鲍里斯靠在一棵白桦树上,顺着它慢慢向下滑去,然后又是白桦树的仰拍镜头。白桦树顺着鲍里斯围着树干滑下来的方向旋转。然后是长长的主观镜头。在旋转着的白桦树的背景上出现了鲍里斯的幻象:他和薇罗尼卡举行婚礼后从楼梯上慢慢下来,薇罗尼卡头上的白纱轻拂着鲍里斯的面孔。周围是鲜花和人群,然后幻景渐渐淡去,白桦树旋转得越来越快,像是要压下来。镜头仿佛从树梢猛然滑到地上。然后在一个中景镜头中,鲍里斯直挺挺地两手张开倒向水洼中。

    再如在医院中,薇罗尼卡听到伤兵的抱怨和院长的训斥后,想到自己的过往,不禁受到巨大的刺激。她走出医院,逐渐加快脚步,开始了疯狂的奔跑。狂乱的背景音乐的节奏也逐渐加快,此时,一列行驶中的火车进入了画面,薇罗尼卡几乎与火车同样的速度飞奔。这时的镜头始终跟随着她高速运动,晃动着,仿佛让观众一起随她而去,一起和她狂躁悲哀,一起和她将这种不安和崩溃送向最高潮。

    影片的主题曲是古老的俄罗斯民歌《三套车》,缓慢低沉的旋律,忧伤隐忍的情绪确定了影片的基调。

    个人感觉影片最大的不足是剧本。整体情节太过平淡。虽然编导在这平淡的情节中穷尽电影技术来烘托,在今天的观众看来,仍然显得枯燥沉闷。可见一个影片中,最重要的元素仍然是情节。没有好的情节,尽管获得了戛纳国际电影节专家们的首肯,尽管用了出色的演员,尽管用了大师级的导演,使用了令专家叹为观止的技术,始终未能将整个故事“托”起来。

    本人评分: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