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凯恩

主演:奥逊·威尔斯,约瑟夫·科顿,多萝西·康明戈尔,阿格妮丝·摩尔海德

导演:奥逊·威尔斯

别名:

类型:悬疑 美国1941

  • 乐享云3
  • 乐享云2
  • 乐享云1
  • 正片
  • 正片
  • 公民凯恩

猜你喜欢

  • 正片

    少女宿舍

  • 正片

    四大名捕之入梦..

  • 正片

    遗弃

  • 正片

    罗曼蒂克消亡史

  • 正片

    午夜

  • 正片

    十二星座离奇事..

  • HD中字

    老亨利

  • 正片

    听风者

  • 正片

    皇家刺青

  • 超清

    气泡

  • 正片

    奋力求生

  • 正片

    新女儿

公民凯恩相关影评

  • “玫瑰花蕾”:电影史上最著名的一个词,它揭示了一切,却又什么也没有说明。说到底,是谁听见凯恩临死前说了“玫瑰花蕾”这个词?影片快要结束时,管家表示他亲耳听见了凯恩的临终遗言,但凯恩临死时身边似乎一个人也没有,只有地上玻璃镇纸的碎片映出了护士进屋的身影。据说“玫瑰花蕾”这个词是剧本作者赫尔曼·曼凯维茨开的一个隐晦的玩笑,他与赫斯特的情妇玛丽恩·戴维斯是好友,知道赫斯特把她身上最隐秘的部位戏称为“玫瑰花蕾”。

    深焦摄影:众所周知,奥逊威尔斯与摄影师格雷格·托兰合作, 在《公民凯恩》中运用了深焦摄影。但究竟什么是深焦摄影,威尔斯与托兰是不是深焦摄影的首创者?“深焦”这个术语指一种摄影方法, 通过选择特定的光线、构图及摄影机镜头,使画面中所有的景物无论远近都能同时入焦。1941年的灯光及镜头技术已经达到了深焦摄影的要求,而托兰早在几年之前就在约翰·福特的《归途路迢迢》中尝试了这一技术。在大多数影片中,只有画面上最关键的元素才会入焦,而其他较远或较近的景物往往无法入焦。当所有景物全部入焦时,导演和摄影师就要花费更多的心思将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法国人所说的“mise-en-scene”,即“画面中的调度”,变得尤其重要。

    视觉错觉:由于电影是二维的,观众需要视觉上的参照物才能确定画面中景物的真实比例,这也是深焦摄影所要面对的主要困难之一。在《公民凯恩》中,摄影师托兰巧妙地利用这一原理,两次骗过了观众的眼睛。第一次是凯恩在撒切尔的办公室中签字放弃部分产业管理权的一幕。凯恩身后的墙上有一排窗户,高度和尺寸看起来都很普通,但他起身走向画面后方时我们才意识到那排窗户其实异常高大,窗框下沿离地面至少有六英尺,凯恩站在窗下仿佛变成了一个小矮人。凯恩缩小的身形暗示着他刚刚失去了巨大的权力,这正是导演想要达到的效果。在影片后半段,托兰再次使用了类似的手法。有一个镜头是凯恩走到“上都”城堡内的巨大壁炉跟前,对比之下我们发现这个壁炉也比乍看上去要大得多。

    看得见的天花板:《公民凯恩》之前的绝大多数影片都不会把房间的天花板拍出来,因为拍摄现场根本就没有天花板,布景上方就是照明设备和麦克风。由于威尔斯需要大量低角度仰拍镜头,托兰特意设计了一种几可乱真的布制天花板,麦克风就藏在天花板上面,因此在许多镜头中天花板都显得特别低。

    背景画:由专人绘制的图画,用于表现事实上并不存在的景物, 多与真实的前景相搭配。影片开头与结尾各有一组表现凯恩的豪华城堡“上都”的镜头,均使用了背景画。威尔斯并没有为“上都”搭建专门的外景,而是请艺术家画了一幅画,并在画幅背后打灯光代表凯恩卧室的窗户。凯恩的私人池塘和私人动物园等真实景物则是另外添上去的。

    看不见的划接:“划接”是一种特殊的视觉效果,即一幅画面划出屏幕、另一幅画面同时划入。“看不见的划接"借画面中景物的自然移动作伪装,让观众察觉不到划接的过程。从全比例场景划到微缩场景时,这种手法尤其适用。苏珊·亚历山大在歌剧院初次登台的一幕是《公民凯恩》中最著名的镜头之一,当她开始唱歌时,镜头笔直地摇向舞台上方的一条空中走道,只见一个工作人员冲着同事捏住了自己的鼻子,用这个简单直白的动作表示不屑。在这组看似连续的镜头中,只有舞台和空中走道上的工作人员是真的,而舞台和走道之间的部分全是雷电华模型工厂打造的微缩模型。当镜头上移到舞台幕布时划入模型,移到空中走道下方的一段横梁时划出模型,如此一来观众就看不出划接的痕迹了。再举一个例子:瓦尔特·撒切尔图书馆中的撒切尔塑像实际上是画出来的,镜头在从上往下摇的过程中划出塑像的画面,同时划入图书馆的场景。

    悄悄移动的家具:影片前半段有一幕场景设在凯恩一家位于科罗拉多州的小木屋里,镜头从窗口拉到室内,只见凯恩的母亲坐在桌前,正准备签署一份文件。从画面的角度可以看出,镜头拉到室内时摄影机经过了桌子本应占据的位置,但摄影机通过之后桌子又悄悄地回到了原处,唯有桌上一顶帽子还在微微颤动,说明桌子刚才移动了。凯恩的母亲签完字之后,镜头拉起,跟着她回到窗边。眼尖的观众会发现她走过的地方正是桌子刚才所在的位置。稍后,伯恩斯坦先生坐在桌子上,接着又走开了一当他返回站到凯恩画像下时,桌子不见了。

    最长的闪前镜头:撒切尔先生的年终祝词上半句是“圣诞快乐”, 下半句是“新年快乐“,两句之间闪过了整整二十年。

    从模型到实物:片中有这样一组段落:镜头从夜总会上空扫下来,穿过霓虹灯,落在孤零零地坐在桌旁的苏珊·亚历山大·凯恩身上。镜头前半部分出现的夜总会屋顶实际上是个模型,只有后半部分的布景是真的。这个镜头第一次出现时,摄影师利用天空中的一道闪电掩饰了从模型到实景的转换;第二次出现时则采用溶镜作为掩饰。

    群众场面:《公民凯恩》中看似出现了许多群众场面,但实际上连一个真正的群众场面也没有。影片开头的新闻短片先放了一段表现政治集会的影像资料,随后镜头切换,低角度仰拍一名政客发表演说的场面。政客的声音经过处理,听起来就像在室外大型集会上讲话。影片后半部分有一幕是凯恩在一座巨大的讲堂里向黑压压的听众发表演说,在这组镜头中,凯恩和讲台上的其他演员是真的,台下的听众则是模型,是闪烁的灯光制造了人群在动的假象。

    轻度虚构:影片开头的新闻片称凯恩的私人庄园“坐落于佛罗里达州海滨的荒漠上”,但事实上佛罗里达州根本没有滨海的荒漠,从凯恩和苏珊外出郊游的片段就可以看出这一点。此外,拍摄郊游场景时导演在演员身后放映雷电华公司早先一部史前探险片的片段作为背景,如果你仔细看,似乎能看见一只翼龙在拍打翅膀。

    影射鲁斯:人们普遍认为《公民凯恩》影射的是威廉·伦道夫·赫斯特,但事实上影片也将矛头指向了亨利·R·鲁斯以及他所推崇的“群体新闻概念”(他名下的《时代》杂志及新闻节目“时代在前进”当年采取的就是“群体新闻模式”)。影片开头的短片题为“新闻在前进", 显然有意讽刺鲁斯的新闻节目;此外,片中出现的记者都看不清脸, 这是威尔斯和曼凯维茨在拿鲁斯的记者/编辑匿名制开玩笑。

    今日龙套,明日巨星:阿兰·莱德(Alan Ladd)在影片开头的新闻短片中露了个脸,在结尾的仓库场景中又出现了一次。新闻短片会议中还可见到两人一约瑟夫·科顿和厄斯金·桑福德(Erskine Sanford),他们跑着龙套,指望我们认不出来。

    最默默无闻的角色:片中最默默无闻的角色无疑是奉命调查“玫瑰花蕾”一词来龙去脉的记者汤普森,由威廉·阿伦德扮演。阿伦德出场时不是逆光就是背面,始终看不到他的脸。在《公民凯恩》的全球首映式上,阿伦德对台下观众说自己应该转过身去,好让人们认出他来。反讽的是,新闻短片中激情四溢的解说正是他的声音。

    妓院场景:这一段没能拍出来。在原先的剧本中,凯恩带着他从《纪事报》(the Chronicle)挖来的全班人马去逛妓院,但电影制片法典办公室不允许这种情节出现在银幕上,于是威尔斯等人将这幕戏稍加改动,把场景放在《问事报》(the Inquirer)的新闻编辑室里,仍然保留了舞女助兴的情节。

    没有眼睛的鹦鹉:凯恩和苏珊彻底闹翻之前有个镜头是一只鹦鹉在尖叫,鹦鹉的眼晴是空的,可以透过眼球看到后面。这是一个失误。

    最动人的镜头:片中有许多令人动容的镜头,我个人最欣赏的一幕是凯恩从两面镜子之间穿过,镜中映出无数个凯恩。

    最佳独白:我最喜欢伯恩斯坦先生(埃弗里特·斯隆[Everett Sloane]饰)谈记忆的一段话。面对刨根问底的记者,他这样说: “一个男人往往会记得很多你以为他不会记得的事情。就拿我来说吧。1896年的某一天,我乘渡轮去泽西市。我们的船离岸的那一刻,另一条渡轮正好靠岸。我看见那条船上有个女孩儿正要下船。她穿一件白色的连衣裙,打一把白色的阳伞。我看见她的时间不过一秒钟,而她根本没有看见我,但我敢说自此以后每个月我都要想起她几回。”

    真谦虚:在影片的鸣谢名单上,威尔斯把他作为导演的名字和摄影师托兰的名字放在一起,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姿态,充分说明了他对托兰的感激之情。

    假谦虚:影片结尾出现的演员表十分独特,水星公司的成员均配以出场镜头个别介绍,次要角色则列在同一张名单上。名单最底部有一行简单的小字: 凯恩…奥逊·威尔斯

    (摘自罗杰·伊伯特《伟大的电影》殷宴译)